I S B N: 9789887624806
编 著: 本书编委会
出书社: 9游会古籍
装帧开本: 平装 1/16
出书日期: 2022年5月
定 >###
《13-14世纪蒙元帝国丝路游记文献》出书之际,适逢中共中间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期间古籍事情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发掘古籍期间代价,将古籍事情融入国度开展大局,为治国理政提供无益自创。”这正是编者高兴的初志。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样平常指陆上丝绸之路,是现代中国与东方一切政治经济文明往来通道的统称。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天文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商业为前言的这条西域交通路途”定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群众所承受,并正式运用。厥后,德国汗青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书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现代丝绸之路》一书中,依据新发明的文物考古材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根本内在,即它是中国现代颠末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商业来往的通道。
在唐代丝绸之路来往的昌盛到达壮盛时期,事先丝绸之路的流通昌盛,进一步促进了工具方头脑文明交换,对当前互相的社会和民族认识形状开展,发生正深远的影响。安史之乱后唐朝开端衰落,西藏吐蕃越过昆仑山北进,陵犯了西域的大部;中国南方地域烽火比年,丝绸、瓷器的产量不停降落,贩子也唯求自保而不肯远行,丝绸之路渐渐走向低谷。
蒙元时期,蒙古发起了三次西征及南征,幅员大大扩展,加之驿路的设立、欧亚交通网络的规复,使欧亚宽大地区范畴内国际商队远程贩运运动再度郁勃起来。元代丝绸之路的来往目标产生了分明变革,不再因此贩子为主导,大多因此宗教、文明交换为任务。
元代文人的游历运动得益于绝后宽大的领土,是13-14世纪环球范畴内衰亡的远间隔文明互动的紧张构成局部,极大的推进了南北、工具文明之间的互相影响和融会。大元王朝和四大汗国建立起了13-14世纪天下格式的根本框架,从海洋到海上,亚、欧大陆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互联互通系统得以渐渐构成。
元代曩昔文人游历以战国和唐代文人周游最具代表性,但其到场的人数、范围、运动的地区范畴和工夫继续性均难以与元代文人运动范畴相提并论。13-14世纪丝路游记文学创作的绝后昌盛正是创建在蒙昔人征略天下和绝后便当的交通网络及流通驿站办法底子上的。经发掘整理这临时期的游记文献可以独立成册或卷的约100种以上,此中大局部以华文文献为主,兼有欧洲和波斯-阿拉伯等语种约30种。
另有一个必要分外指出的征象是在现在曾经搜集到的约80种华文文献中此中不乏是事先的高丽、安南、日本等地区和国度文人用汉语写作的游记著作。
在蒙元时期丝路流通,元代中别史籍简直都记叙了元多数作为西方国际商业中心的无可争议的位置。这里“列国商贾辐辏,百货云集”。《马可·波罗游记》曾以一章的篇幅介绍元多数国际商业的盛况:“凡天下上最为珍异名贵的工具,都能在这座都会找到,……这里出售的商品数目,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据史料纪录,事先在漫长的工具方陆路商道上从事商队贩运商业的,有欧洲贩子、有西亚、中亚地域的贩子以及中国色目贩子等。欧州和中、西亚贩子一样平常都携带少量金银、珠宝、药物、奇禽异兽、香料、竹布等商品来中国或在沿途出售,他们所购置的次要是中国的缎匹、绣彩、金锦、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元代来中国的本国贩子、商队为数之众,在本国史猜中多有印证。《马可·波罗游记》中几处写道:元多数外城常有“有数贩子”、“少量贩子”交往止息,“建有很多旅店和款待骆驼商队的大堆栈,……游客按差别的人种,辨别下榻在指定的相互断绝的旅店”。既为差别人种,无疑为本国客商;意大利佛罗伦萨贩子的著作《通商指南》也指出,“……汗八里国都商务最盛。列国商贾辐辏于此,百货云集”。
13-14世纪丝路游记文学昌盛情形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各个民族的文明互相融会,在展示本民族文明的同时还吸取其他民族的良好文明并相互发生深远的影响,使得良好文明成为人类配合财产并且有利于各民族开放、多远文明的构成。
2013年9月7日,国度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宣布题为《弘扬人民交情 共创优美将来》的紧张演讲,提出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思。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列国人民的大奇迹。温故而知新,《13-14世纪蒙元帝国丝路游记文献》为蒸蒸日上[zhēng zhēng rì shàng]的“一带一起”研讨增补更多的研讨素材,以史料文献的角度真实的反应了事先中国与天下互相联动绝后昌盛的情形,这与现阶段国度“一带一起”战略创想高度符合和接轨并提供强了无力的汗青参照和文献史料支持,具有不行估计的深远意义。
编者将《13-14世纪蒙元帝国丝路游记文献》深化整理后方案按三局部刊布:
第一局部:事先的中国作者用华文所记载的游记文献;
第二局部:事先的高丽、日本、安南等地区和国度作者用华文写的游记文献;
第三局部:13-14世纪工具方丝绸之路的拓通使得东方布道士进入中国以及蒙昔人的西征形成少量中亚、西亚人的东迁所留下了少量阿拉伯文和欧洲语种的游记文献。
必要阐明的是,为增加付梓讹误,为研讨者出现文献原貌,9游会仍相沿影印方法刊布。只管编者高兴鉴别版本,但受制于蓝本条件,仍有局部页面不敷明晰,乃至本来完整,难觅替换,只因材料宝贵,不宜割舍,依旧录入,这点应该向读者阐明并请体谅。
一、东向游记
第1册:
《三国遗事》 (元)圆镜冲照大禅师一然撰……………………………………………1
《老乞大》 (元)无名氏撰………………………………………………………………135
《泛海小录》 (元)王恽撰………………………………………………………………215
《鲸背吟集》 (元)朱名世撰……………………………………………………………219
《啽呓集》 (元)宋无著…………………………………………………………………239
《癸辛杂识》(一) (宋)周到辑,(明)毛晋订………………………………………359
第2册:
《癸辛杂识》(二) (宋)周到辑,(明)毛晋订………………………………………1
二、西向游记
第3册:
《西游录》 (元)耶律楚材撰、李文田注………………………………………………1
《长春真人西游记》 (元)李志常撰……………………………………………………41
《西使记》 (元)刘郁撰………………………………………………………………163
《北使记》 (元)刘祁撰………………………………………………………………179
《蒙鞑备录》 (宋)孟珙撰,(清)曹元忠校注………………………………………183
《黑靼事略》 (宋)彭风雅撰,徐霆疏证………………………………………………263
《他乡志》 (元)周致中撰………………………………………………………………299
第4册:
《拜住元帅出使现实》 (元)袁桷………………………………………………………1
《塞北紀行》 (元)张德辉撰……………………………………………………………7
《圣武亲征录》 (元)不著撰人姓氏(清)何秋涛校正………………………………17
《江行杂录》 (元)廖莹中录……………………………………………………………237
《河源记》 (元)潘昂霄撰………………………………………………………………273
《寒风扬沙录》 (元)陈准撰……………………………………………………………285
《河朔访古记》 (元)纳新撰……………………………………………………………289
《北巡私记》 (元)刘佶撰………………………………………………………………343
《关外游记四十韻》 (元)殷奎…………………………………………………………357
《元故宫遗录》 (明)萧洵编……………………………………………………………360
三、南向游记
第5册:
《盛德南海志》 (元)陈大震、吕桂孙撰………………………………………………1
《岛夷志略》 (元)汪大渊撰……………………………………………………………345
第6册:
《诸蕃志》 (宋)赵汝适撰………………………………………………………………1
《交洲稿》 (元)陈孚撰…………………………………………………………………143
《天南行记》 (元)徐明善撰……………………………………………………………197
《大理行记》 (元)郭松年撰……………………………………………………………217
《云南志略》 (元)李京…………………………………………………………………221
《真腊风土记》 (元)周达观撰…………………………………………………………237
《元朝征缅录》 (元)佚名撰……………………………………………………………291
四、北向游记
《滦京杂咏》 (元)杨允孚撰……………………………………………………………303
《跟从集》 (元)周伯琦撰………………………………………………………………345
《辇下曲》 (元)张昱……………………………………………………………………379
第7册:
《开平四集》 (元)袁桷…………………………………………………………………1
《玉堂稿》 (元)陈孚撰…………………………………………………………………85
《近光集》 (元)周伯琦撰………………………………………………………………121
《中堂事记》 (元)王恽撰………………………………………………………………265
第8册:
《楚石大家北游诗》 (元)楚石梵琦撰…………………………………………………1
《贞一斋诗文稿》 (元)朱思本撰………………………………………………………133
《秋岩诗集》 (元)陈宜甫撰……………………………………………………………377